一是宽进,通过实行“信用+审批”,扩大审批事项告知承诺范围,建设单位无需申报实现“自动审查”;二是严出,通过告知承诺事项“三验”把关,确保工程高质量实施;三是监管,通过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提高审批效率。三措并举,实现“承诺-践诺”闭环管理,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事件经过
济南市先后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意见(试行)》《济南市工业仓储建筑工程“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实施细则》《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工作方案》《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公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最高标准,有效整合审批资源,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创新信用承诺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高质量建设,济南市在“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基础上,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联验”运行机制,实现“承诺-践诺”闭环管理,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主要问题
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后,既能利企便民、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能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是破立并举、有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但目前告知承诺制没有足够的上位法支撑,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受诺主体承诺兑现情况的监管,如何在审批环节中把关尤为重要。
三、创新举措
(一)宽进:实行“信用+审批”,扩大审批事项告知承诺范围。一是与设计方案审查相关事项“应审尽审”。除行政许可事项外,将可能影响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的有关事项,纳入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实行并联办理,确保“一套方案管到底”。二是二十四项审查内容均实行“告知承诺”。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涉及的10个部门(单位)25个事项,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实质性审查外,对其余24个事项全部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三是建设单位无需申报实现“自动审查”。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建设单位无需进行任何申请、提交任何材料,审批服务部门(单位)依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提出告知要求,建设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后,便可获得相应的审查结果。
(二)严出:告知承诺事项“三验”把关,确保工程高质量实施。一是设计方案联合审查结果在施工图联合审查中“核验把关”。明确在施工图联合审查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联合审查中提出的包括告知承诺事项在内的所有要求全部进行核查把关。二是施工图联合审查结果在工程施工中同步“查验把关”。明确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依据审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再次对设计方案联合审查中提出的包括告知承诺事项在内的所有要求全部在实际建设中把关。三是施工图联合审查结果在竣工联合验收中“验收把关”。明确在竣工联合验收过程中对施工图联合审查所确认的设计要求全部进行验收审查把关。
(三)监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提高审批效率。一是建立事前信用核查机制。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嵌入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创新开发重点项目信用地图,在项目审批中自动核查。二是建立“1+5”模式的网格化信用档案。市信用平台实现与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互联互通,自动获取项目编码和项目立项信息,生成建设项目信用档案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五大类主体信用档案。三是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市信用平台实现与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自动归集审批系统中各方主体做出的信用承诺信息和承诺履约信息,将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中涉及的告知承诺制事项全部纳入系统监管,形成“承诺—监管—反馈—惩戒”的信用监管闭环。
四、工作成效
通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联验”模式,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信用监管,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企业满意度不断提高。改革后,企业只需申报一个设计方案、作出一次承诺、制定一套设计图纸、申报一次联合验收,给企业提供最大方便,有效避免“多头跑”“来回跑”。二是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提高。通过进一步扩大设计方案联合审查事项告知承诺制范围,有效提高并联审批效率。三是信用承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自2021年以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累计信用核查近2万次,市信用平台已经建立3000余个建设项目的信用档案,累计归集信用承诺书2.2万余份。
五、社会影响
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审联验”的改革探索,实现“承诺-践诺”闭环管理,有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一是重“承诺”,减轻企业负担。对划入同一部门的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再集成,实行“多诺合一”,济南市“多诺合一”告知承诺书案例获第二届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二是重“践诺”,实施联合验收。济南市“分段限时联合验收”做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并编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联审联验”审批模式被山东省工改办在全省推广,山东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重“信用”,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模式”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